2005年3月30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出售假新闻与记者的良心
吴睿鸫

  针对近日部分媒体报道“小学语文教材删除课文《狼牙山五壮士》”一事,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今天澄清了这个谣言。目前,《狼牙山五壮士》仍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使用。这位负责人说,《狼牙山五壮士》一文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《语文》第九册,目前该教材仍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(3月27日《中国青年报》)。
  最近,小学语文教材删除课文《狼牙山五壮士》一事,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。原因是狼牙山五壮士最后一名英雄葛振林老人正好去世,于是乎,社会各界包括媒体对小学语文教材删除革命传统课文,产生质疑和不理解,一时间,媒体的批评铺天盖地。然而,这则新闻是有人故意炮制出来的,是一条子虚乌有、凭空捏造的假新闻。当笔者了解事情真相时,真感到了被人欺骗是啥滋味。
  人们在问,朗朗乾坤为什么假新闻会如此猖獗?依笔者分析,假新闻屡屡出现,不是偶然的,有其产生的土壤。某些国内媒体在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上过分强调商业效益,实行“唯眼球论”。当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效益被视为至高无上的法宝时,记者的职业道德和新闻界长期奉行的公正、客观、真实的原则必然会遭到淡化甚至抛到脑后。为什么在葛振林老人正好去世期间,来炮制这则假新闻呢?明眼人一看便知,这就是为了赢得广大读者的眼球,为了媒体效益和发行量的“猛涨”。
  再者,某些媒体错误的新闻观,成为假新闻一路绿灯、顺利出笼的又一个原因。假新闻的传播率出奇地高,大凡一篇背乎常理的假新闻“首发”,接着便有多家媒体竞相转载,循环炒热,可见某些传媒追风逐臭,已经到了何等地步。
  众所周知,新闻必须客观公正报道事实,不能对新闻事件无限制地“加温”甚至“造假”,人为放大新闻的影响力,这样的新闻,还有多少真实可言,还能够做到客观、公正、权威吗?假新闻的确能吸引读者眼球,但其中最重要的新闻导向作用已成了“误导”,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序良俗,也使传媒业的公信度受到公众的怀疑。
  现在制售假冒商品,对违法者可以拿消法、产品质量法甚至刑法试问,但目前对制售假新闻的处罚无法可依,存在法律盲区。因此,假新闻层出不穷,屡见不鲜。
  有人戏称,卖淫者出卖的是肉体,而假新闻炮制者出卖的是自己的良心。呜呼,媒体庸俗化的报道倾向值得大家警惕!